【要問中心/綜合報導】今天是農曆年最後一天、也是傳統習俗最重要的的除夕,很多臺南鄉親都習慣用臺灣話「二九暝」(Jī-káu-mê)來稱呼,但你知道客家話的除夕是怎麼說的嗎?還有客家族群年節是怎麼過的呢?祭祀拜拜有什麼不同習俗?今年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企劃系列「臺南客家新春特輯」,將分享年客家年節習俗、祭祀、菜餚的故事給大家!

對於臺南客家和河洛族群的新年過法有這麼多的差異的特色,讓臺南市市長黃偉哲有感而發地說,其實自己長大後才更體會,客家人過年吃芥菜苦中帶甘的滋味,就像母親傳承給他「勤儉打拚」的客家精神,兩者內在有很深的聯繫。

【過年除夕叫法不同】

黃偉哲表示,多數臺南人都知道,除夕的臺灣話是「二九暝」;但客家話稱除夕,則為「年三十」(ngianˇ samˊ siib)或「三十暗晡」(sam´ siib am bu´)。

因為農曆大小月差異,除夕有時是12月29、有時是30,河洛人與客家人選擇用各自認知的方式去稱呼,久而久之就形成群體約定俗成的說法。

所以才會出現一樣是除夕,說法卻不同。至於為什麼河洛人和客家人稱除夕會有一天的差別,則已不可考。

【祭祀習俗大不同】

除了除夕名稱不一樣,河洛族群跟客家族群在年節習俗有哪裡不一樣嗎?祭祖前河洛族人會先拜「地基祖」,客家人則完全沒有這個習俗。另外,最明顯的差異,莫過於祭拜祖先的用品。通常河洛家族的廳堂中間祭拜神明,旁邊小神龕祭拜祖先,客家的廳堂沒有神明神位,他們認為神在廟、祖在堂,大塊木頭的祖先牌位上刻著歷代先祖的名字置於中央。

客家人會準備三牲,一塊豬肉、一條魚和一隻全雞盛在一盤,加上水果和米酒來祭祀。河洛人的三牲是祭拜神明,祭祖則習慣煮「腥臊」(tshenn-tshau),滿滿一桌十幾道菜當作供品,稱之為「菜碗」(tsaì wǎn)。

【除夕河洛人吃菠菜、客家人吃芥菜】

 除夕這晚的的圍爐,臺南的河洛人一定會用整株波菜,連根洗淨後整株川燙或加入火鍋煨煮,食用時長輩還會特別交代整株入口、不能切斷,這樣的吃法具「長壽」的含意,所以菠菜又稱「長年菜」。但同樣過年都會吃長年菜,北部客家族群的長年菜,就不太一樣了。

北部客家族群的長年菜,是帶有苦味的「芥菜」,通常鄉親都會將大顆的芥菜切片,同老母雞入鍋以文火細細燉煮,這道「芥菜雞」就是很多客家鄉親在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味道。部分老一輩的臺南人認為芥菜有苦味,不要帶著苦過年;客家人則認為芥菜雖有苦味,卻也甘美,所以過年食芥菜,是蘊含苦盡甘來之意。嫁來臺南的客家媳婦李小姐表示,第一年不知道吃長年菜的習俗,把菜根切斷丟棄,後來婆婆還把它撿回洗一洗煮來吃。

【客家人新年一定拜伯公】

跨越除夕,年初一河洛人會到住家附近的廟宇走春拜廟,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順利。客家人則同樣準備三牲到庄頭的伯公(即土地公)祭拜,因為土地公掌理村落作物收成、人民幸福,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神祉,年頭祭祀,向土地公祈求一整年的平安順利,年尾祭祀,報答一整年的庇佑守護。

臺南市市長黃偉哲表示,自己長大後才更能體會,芥菜苦中帶甘的滋味,其實跟母親傳承給他「勤儉打拚」的客家精神,兩者內在有很深的聯繫。對臺南客家事務委員會企劃的「臺南客家新春特輯」,表示非常溫馨且有趣,希望客委會能持續不斷的報導、書寫與推介,讓更多市民朋友認識臺南客家人遷徙和流動的生命經驗。

臺南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古秀妃表示,同仁集思廣益企劃「臺南客家新春特輯」,會逐一介紹客家年節文化、菜餚和人物故事。此外,本次企劃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同仁製作過程時,要不斷跟長輩和朋友討論、蒐集相關資料,比對禮俗之間的差異,雖有挑戰性但也是建構與強化認同的過程。望藉由輕鬆的年節企劃,比較客家和在地的閩南文化的差異,讓大家了解且珍惜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