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今晚小年夜,多數家庭從子時起敬拜天公,感謝玉皇大帝庇佑,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凡有禮必有樂,客家八音是最能營造年節歡樂氣氛的音樂﹔這幾年拜天公時,客家電視台都配合播放,喜氣洋洋。

苗栗客家八音興起於清末,除一代宗師黃阿皇師傳弟子陳阿鼎、黃鼎房、周阿象,兒子黃丙安,後各自立門戶成立八音團,陳阿鼎的姪兒陳慶松也跟黃鼎房學,成為黃阿皇的徒孫。陳慶松的叔公陳招三、父親陳阿房不僅學八音,還跟後龍新港平埔族道卡斯族人學北管唱腔、各種曲牌及亂彈戲曲。

「客家八音源自漢朝鼓吹,經長期顛沛流離,再融合各地族群民俗音樂而成﹔分鼓吹與弦索兩種,主要樂器是嗩吶,鼓吹又叫鬧場,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弦索以嗩吶為主,絲竹樂器為輔。」

苗栗「陳家八音團」曾獲頒民俗藝術薪傳獎,前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是第五代傳人,據他研究客家人與道卡斯族人混居,該族能歌善舞,後龍新港社又是亂彈戲大本營,他的高叔公陳招三年輕時學嗩吶,組客家八音班,曾請亂彈名伶教授北管唱腔、各種曲牌﹔曾祖父陳阿房更娶道卡斯族後裔吳阿卻為妻,吳家親友亂彈藝人輩出,致陳家八音團也融入北管與亂彈戲曲精華。

到鄭榮興祖父陳慶松、叔公張慶光時,分專擅嗩吶、胡琴。之後,陳慶松入贅鄭家,與鄭美妹結婚,祖母再成立「慶美園採茶戲團」,展開「慶松奏樂,美妹唱戲」生涯。陳慶松後與兒子鄭水火、孫子鄭榮興、外甥鄭天送、高徒郭鑫桂、胡煥祥、謝顯魁、李阿增……等人組「陳家八音團」,陣容堅強。

鄭榮興說,日治時期家境中上人家辦婚嫁、生日喜事,常請八音班到府上吹奏,增添喜慶歡樂氣氛,到日治末期受二次世界大戰及皇民化運動影響,一度遭到打壓,光復後始恢復。1955年江平成成立中廣苗栗台,陳家八音團與慶美園採茶劇團都參與錄製客家八音、採茶劇節目,在電台播出﹔彭雙琳、彭雙松兄弟也成立美樂唱片廠錄製唱片,客家傳統戲劇、音樂在苗栗一度蓬勃發展。

貓貍文化工作室負責人彭文銘是彭雙松的長子,他認為1950到1970年代是客家傳統戲曲、音樂唱片的黃金時代,每年從農曆12月25日「入年假」到元宵節是唱片銷售旺季,紛紛買來播放「鬧新年」,或帶回移居地以解鄉愁。

彭文銘說,陳慶松、郭鑫桂都是八音一代宗師,他將兩人生前錄製的黑膠唱片用藥劑清洗,重新錄製成光碟,都是嗩吶主奏,各有5首曲目,非常悅耳動聽,年節喜慶播放更增歡樂氣氛。

據鄭榮興研究,客家八音班以前從喜不從喪,喪事由子弟班「出彩牌」、「出陣頭」,但1970、80年代以後,隨著喜事簡化、西化,八音班面臨生存危機,且八音班吸收了北管曲目,使得八音班與子弟班界線難分,亦有八音班接喪事,但都是享高壽的「老行嫁」準喜事來辦才接,且至今頭份以南八音班仍只接喜事。

「過年播放八音,鼓吹常奏『大團圓』、『福祿壽』、『大開門』,弦索則常奏『春夏秋冬串』、『雙喜臨門』。」鄭榮興建議過年拜天公、祭祖時也能播放八音,既增年節喜氣,也祝闔家平安。

苗栗陳家八音團1983年在「中國傳統音樂之夜」演出,團員左起:謝顯魁、鄭水火、郭鑫桂、陳慶松、鄭榮興、王順能。鄭榮興提供
過年敬拜天公,邊放客家八音,特別有過年的歡樂氣氛。何來美攝
貓貍文化工作室重新錄製的客家八音光碟,是一代宗師陳慶松、郭鑫桂的吹奏作品。彭文銘提供
陳慶松是陳家八音團第三代傳人,他能同時吹奏四支嗩吶,他的孫子鄭榮興在背後幫忙按住嗩吶孔位。鄭榮興提供
郭鑫桂亦是客家八音大師,圖為他拉胡琴的神情。鄭榮興提供
鄭榮興(前左)是陳家八音團與慶美園採茶劇團傳人,圖為他與郭鑫桂(前右)等人共同合奏客家八音。何來美攝
江平成、曾雲珍夫婦主持中廣苗栗台十餘年,推動客家戲曲、八音、採茶劇不遺餘力,功在客家。圖為他夫婦於早期中廣苗栗台前與三子合影。彭文銘提供
已故苗栗美樂唱片廠與國際唱片行老板彭雙琳,生前錄下300張客家八音、山歌、小調、採茶劇唱片,為客家留下珍貴美聲。彭文銘提供
陳慶松指導徒弟的八音曲譜鳳凰明。彭文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