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破洞,可望在約40年後自行復原。翻攝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方網站

【於慶中/綜合報導】一份最新的環境評估報告指出,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破洞,在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的化學品的努力下,可望在約40年後自行復原,將有利於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傷害。

《BBC》報導,1985年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的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2年後全球46個國家隨即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逐步禁用99%曾廣泛用於製冷、保溫隔熱產品的氯氟烴(CFC,又稱Freon氟利昂),成功使臭氧層破洞慢慢復元。

周一(9日)在美國氣象學會(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第103屆年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UN Environment Programme’s Ozone Secretariat)執行秘書塞基(Meg Seki)表示:「根據每4年一次的最新報告,臭氧層的復原正步入正軌,這是個好消息」,報告指出,搶救臭氧層對全球暖化產生了積極的連鎖反應,因為這些被淘汰的有害化學物質,都是強大的溫室氣體。

這份報告是由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與歐盟等政府部門超過200名科學家聯合發表。內容指出,臭氧層恢復進展仍相當緩慢,全球平均臭氧量要到2040年前後才能恢復至約1980年的標準,其中北極上空要到2045年才會恢復正常,而耗損最嚴重的南極洲地區,則至少要等到2066年左右才能復原。

完好的臭氧層能過濾掉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這種輻射對生物體內的去氧核醣核酸(DNA)有害,可能致癌。但地表上的臭氧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會加重呼吸道疾病。

《蒙特婁議定書》最初禁用了一些可分解自然環境中臭氧的化學物質,而為了取代這些物質所研發的工業用氣溶膠,卻會形成影響更大的溫室氣體,根據修訂後的議定書,這類工業用氣溶膠會在未來30年內被逐步棄用。但在全球努力處理臭氧層破洞問題的同時,卻無法及時限制碳排放來減緩全球暖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