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獅潭消息:獅潭鄉54學年度及齡兒童,鄉公所已統計完畢,計有獅潭國校學區168名、豐林國校學區164名、永興國校學區57名,共計389名。依各校編制,共應收容7班……。」這是民國54年7月23日由中國廣播公司獅潭特約記者黃槑(ㄇㄟˊ)森撰稿,苗栗廣播電台播報的新聞。
57年後的獅潭,這3校一年級新生總共才17人,學童數有如「雪崩」。民國55年獅潭人口11553人,現只剩4163人。以前生7、8胎是常態,婦女生有3胎,衛生所護士會登門建議裝「樂普」避孕;現政府獎勵生育,新生兒卻少得可憐。
已故獅潭鄉公所人事理員黃槑森(1918—1970),從民國53到59年(1964—1970)在中廣苗栗台兼任特約記者,撰寫「獅潭消息」達27萬餘字,直到去世前3星期才停筆,長子黃瑞銘將他遺作打字,在弟妹、文史工作者張秀雲與鄉親支持下出版《獅潭消息﹣這地方的那些人那些事》,將於16日在獅潭義民廟舉行新書發表。
據文史學家黃卓權考據,獅潭直到清末才由劉穆廷、黃南球組墾號入墾,黃南球墾地在河壩上源,取水困難,要建埤頭;劉穆廷墾地在下游,取水容易,他也妻妾多,致地方有「黃南球好作埤,劉穆廷好討妻」之說。兩人都製腦致富,樟腦業採委外承包,包商稱「腦長」,腦長再雇「腦丁」伐樟焗腦,黃槑森的祖父黃阿各是黃南球的大東勢腦長,太太黃張玉梅是首屆民選鄉長黃文海的養妹。
「獅潭消息:鄉村出才子,卸任鄉長張鼎秀次子張紹焱,獲得獅潭鄉第一位師大碩士學位,榮歸故里…。」這是民國54年8月14日新聞;而黃槑森的四子黃瑞煊民國53年是縣立苗中榜首,民國59年考上台大醫科,也是鄉內第一人,他也撰「獅潭消息」報導愛子,惜那年底他不幸去世。
「獅潭消息:住竹木村海拔一千公尺山上的農友劉玉坤,從廿年前起利用民間迎神大鼓,於每日中午擊鼓報時,從不間斷,因鼓聲響徹雲霄,使一百多戶散居農民,都能按時作息。」這則民國57年新聞,讓人回味五十餘年前山村濃濃的人情味,現山村已成蓮台山佛教聖地,也是新春賞櫻勝地。
「獅潭消息」也報導仙山往南庄蓬萊道路開闢,現兩鄉交界的仙山靈洞宮,是鄉內宗教觀光聖地,2016年初還下了一場瑞雪,吸引賞雪人潮。
黃槑森撰寫一、兩千則「獅潭消息」,記錄忠實,人情味濃,有悲、有喜,民國59年芙安颱風,永興村一家5口有3人遭山洪沖走死亡;鄉民合資興建的獅潭戲院,首演請「大中華歌劇團」團員登台,戲院被擠得水洩不通。
「獅潭消息」不乏趣聞,如:有新郎怕羞,結婚日臨陣脫逃,新娘陪嫁親友非看到新郎不可,新郎弟弟上山找尋,竟體力不支昏迷。更有續弦新郎結婚日胃出血住院開刀,要求婚禮延期,新娘家不肯,新郎只好請胞妹「女扮男裝」代為迎娶。
黃槑森撰「獅潭消息」時,台視已開播,但山鄉電視極少,也乏人訂報,中廣苗栗台每天所播報的新聞,成為地方最主要的消息來源。
黃槑森育有7男3女,個個教育有成,半數移民美國,但仍心繫家鄉,老三黃瑞循最近就往返台、美兩地,為父親遺作出版奔走,以感念英年早逝的父親。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