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傑/綜合報導】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天完成最後一項「全功能測試」,若順利於明年1月初通過「運送前審查會議」,預定明年3月運送至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

衛星構型示意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獵風者氣象衛星預定明年3月發射,承福衛五號第二顆臺灣自製的衛星,更是首顆的自製氣象衛星,升空將再次驗證臺灣衛星製造能力。獵風者衛星包含酬載共有82%是由臺灣研發製造,若加上地面設備,共有超過20家臺灣的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升空後除執行海面風場的觀測任務外,也將驗證由臺灣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

國研院太空中心表示,獵風者衛星於今年6月完成太陽能板組裝後,即進行太空環境測試。接續在太空環境測試之後的全功能測試,檢測包括指令、姿態控制、以至酬載儀器等所有次系統都能正常運作,且維持設計的性能。

最後要進行測試報告的彙整分析,負責各次系統的太空中心同仁必須檢視每個階段的測試數據,進行交叉比對,歸納各項設計效能的變化趨勢,總結出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此外,太空中心也啟動獵風者衛星的操控演練,針對衛星升空後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模擬除錯,確保衛星發射後若遇到問題,可從地面下指令操控衛星來克服問題。

獵風者衛星,搭載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進行海氣交互作用、颱風強度預測等研究。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衛星產業鏈包含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後端應用4大領域,太空中心在2023年行政法人化後,將全方位發展太空技術,以串接完整的產業鏈,有助台灣的太空產業進步更快速,在國際太空產業占據一席之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VR_fs7gqE

今年是《太空發展法》實施的第一年,國科會將加強推動太空產業發展,也持續發展自主衛星科技。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表示,衛星產業鏈包含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後端應用四大領域,太空中心2023年行政法人化後,將全方位發展太空技術,以串接完整的產業鏈,有助臺灣的太空產業進步更快速,在國際太空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太空中心強調,獵風者衛星的任務酬載為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GPS反射訊號應用是近10年才興起的研究,台灣能在短時間內自行研發這項任務酬載,代表台灣除遙測衛星外,也有研製氣象衛星的基礎能力。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最後測試!明年3月法屬圭亞那發射

【李台源/綜合報導】歷時8年、台灣第一顆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已經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