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莊勝鴻/綜合報導】Meta日前發布閩南語、英語的語音轉語音翻譯系統,幕後推手、來自台灣的Meta研究員陳鵬仁透露,選擇閩南語作為開發語言的原因在於,開發團隊當中有許多人會聽、會說閩南語,可以更快速知道翻譯成果,驗證更便利。陳鵬仁也說,開發人員與閩南語有深刻連結,研發上更有動力,Meta的主管很開心研究團隊選擇閩南語做為系統翻譯的語言。
陳鵬仁美東時間26日上午在透過視訊訪問分享Universal Speech Translator(UST,或譯:通用語音翻譯工具)專案開發過程,並接受媒體提問。板橋出生的陳鵬仁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大約10年前加入Facebook(Meta前身)紐約的辦公室工作,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2019年訪問紐約instagram辦公室時,陳鵬仁也是接待的一員之一。
對於UST團隊的目標,陳鵬仁說,團隊目標打造一個「語音到語音」的翻譯系統,說話的人可以用語音輸入,系統翻譯成另外一個語言後可以用語音輸出。這次發表是第一個里程碑,閩南語沒有標準化書寫系統,因此以文字作為媒介來打造翻譯系統的傳統開發方式會遇到許多困難,而過去Meta研究出新的演算法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由於語言對於人們以及自我認同具有極大意義,
媒體也提問,選擇閩南語,團隊是否有反對的聲音?陳鵬仁說強調「完全沒有」,他說,「開發人員有深刻連結的話,不僅開發會更加便利,也更有動力去研發這套系統,主管反而很開心團隊選擇閩南語做為開發元素。」
陳鵬仁說,語音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團隊相信語音到語音的翻譯系統非常重要,希望未來能讓世界上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語言溝通。團隊過去幾年都專注在這個領域,加上台灣學術單位資料庫的成果,透過團隊合作完成這套可以使用的翻譯系統。
陳鵬仁說,可以在工作上參與跟母語有聯結的專案、認識更多閩南語的知識,打造出一個自己聽得懂的翻譯系統,很開心也很興奮。當初他接入Meta是想要投入與機器學習相關的工作,而台灣相關工作機會比較少,加入後前6年是在產品組,負責精進臉書打卡與地點相關的功能,4年前則加入Meta AI研究部門投入文字翻譯研發,一年半前則是加入語音對語音的專案。
陳鵬仁說,團隊未來的目標是要讓翻譯更即時、更順暢。目前系統必須一句話一句話翻譯,並非最佳使用體驗,縮短延遲是目前著重的研究方向。這套系統未來不只在元宇宙可以面對面交談,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更多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