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孝昇,中壢客家人,這下戴中壢(腔頭:四縣腔)

八月半轉新竹關西个老屋,在金錦山義民廟堵著兩個老伯姆,佢兜用盆頭鑊仔裝等飯菜,來祭祀義民爺,既經做了幾十年哩。阿爸講這就係亻恩客家人特別个風俗「㧡飯」。

「㧡飯」,乜講係「奉飯」,係客家人對義民爺當有感情个禮儀,大家準備著豐沛个菜色,由各戶人家輪等奉拜這兜因為保鄉衛民,嗄來犧牲性命个無主先民。因爭頭擺係用擔竿㧡等飯菜來,故所安到「㧡飯」。

㧡飯摎拜神無共樣个地方,就係㧡飯毋會用牲儀,顛倒會用屋下三餐食个飯菜。何石松教授就表示恁樣个做法除忒係表達對義民爺个敬意以外,還呈現出信眾摎義民爺之間當親切个關係。因為信眾對義民爺,毋使像對其他神明恁敬畏,顛倒就像係愛惜自家个親人,用「就像佢兜還係在世个樣仔」來服侍這兜既經成仙个義民爺,感謝佢兜个庇佑。

兩位老伯姆同?講,頭擺人生活過著異艱苦,細人仔最盼望个,就係輪著屋下愛㧡飯該日,因為阿姆都會準備較好个飯菜,奉飯分義民爺食,細人仔就有好打幫,該日就做得食著平常時食毋著得个豐沛。雖然係這樣講,戴在山肚个莊下人哪有幾多錢做得買好料呢?大部分就係在炒青菜、豆仔裡肚,過加幾垤仔豆腐乾定定。

老伯姆乜講往時大約四十日會輪著一擺,因為?手㧡飯个人緊來緊少,輪著个時間就緊來緊遽,這下既經當罕得看著有人來㧡飯,在亻恩兜這客莊金錦山義民廟,大概乜伸佢兩儕會約好,在初一、十五㧡飯分義民爺食,佢兜希望這代表客家族群毋忘本个風俗,做得有人相續下去。

「阿伯姆,你兜準備个飯菜還豐沛喔,有魚有肉還有飯,碗筷乜撿好勢哩!」

「係啊,毋過這兜菜都係市場買便个,這下老哩,無法度自家煮,㓾雞捋鴨這兜事頭忒麻煩。」

老伯姆嘴緊講,手緊仰,講佢八十歲哩。阿姆哀!老伯姆根本看毋出有八十零哩。?想定著係佢兜從細到大,恁煞猛來?手㧡飯,分手腳有運動著,正會食著恁大歲數,身體還恁砸增。恁樣看起來,「㧡飯」乜係義民爺保佑佢兜身體康健个一種方式。

看等阿伯姆厥倈仔駛等轎車來,又摎菜盤搬上搬下辛苦个樣仔,分?試著過去个人用擔竿㧡飯,這下个人駛車仔來奉飯,雖然方式無共樣,毋過「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个精神,還係共樣留在客家子弟个身項,毋識添放忒去。?想,下二擺,正換?帶等飯菜,㧡飯分義民爺來食。

新竹關西个金錦山義民廟。作者提供
兩位老伯姆相約好,初一、十五㧡飯分義民爺食。作者提供
老伯姆準備个飯菜還豐沛,有魚有肉還有飯,碗筷乜撿好勢!作者提供

華文翻譯

趁著中秋節假期,回到新竹關西的老家,在金錦山義民廟遇到了兩位老伯母,他們用鍋碗瓢盆裝滿了飯菜,來祭拜義民爺,而這一做,就做了幾十年了,爸爸說這就是我們客家人特別的風俗「㧡飯」。

「㧡飯」也稱為「奉飯」,是客家人對義民爺表達感情的一種禮儀,大家會準備好豐盛的菜飯,由各戶人家輪流奉拜這些因為保鄉為民,犧牲生命的無主先民。因為以前是用擔竿挑著飯菜來的,所以又稱為「㧡飯」。

㧡飯和一般拜神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㧡飯不會用到雞鴨魚肉等供品,反而會用家裡面三餐吃的普通飯菜。何石松教授就表示這樣的做法,除了是表達對義民爺的敬意外,還呈現出信眾和義民爺之間相當親切的關係,因為信眾對義民爺,不用像對其他神明那樣這麼敬畏,反而就像疼愛自己的家人一樣,用一種「事死如事生」的精神,感念義民爺的忠義精神。

兩位老伯母跟我說,以前的人生活非常的艱苦,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輪到自己家要㧡飯的那一天,因為母親都會準備比較好的飯菜,來奉飯給義民爺吃。小孩子也因此就能托義民爺的福氣,吃到平常吃不到的澎派菜色。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是以前住在山裡的鄉下人,哪有多餘的錢可以買好料的呢?大部分的菜色,大概就是簡單的炒青菜、炒豆子裡,再加幾塊豆腐乾而已。

老伯母也說,以前大約四十天就會輪到一次㧡飯,因為後來幫忙㧡飯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輪到的時間也越來越緊,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人會到廟裡給義民爺㧡飯了。「在我們這客家莊的金錦山義民廟,大概也只剩我們兩個人會相約好,在初一、十五的時候,㧡飯給義民爺吃。」老伯母們希望這個代表客家族群不忘本的習俗,能夠有人繼續承續下去。

「老伯母,你們準備的飯菜好豐盛喔,有魚、有肉,還有白飯,連碗筷也都準備好囉。」

「是啊,不過這些飯菜都是到市場買現成的,我們現在年紀都大了,沒辦法自己在家裡煮,殺雞殺鴨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都太麻煩了。」

老伯母邊說邊用手比劃著,表示他們都已經都八十多歲了。哇!老伯母根本看不出已經有八十歲了,我想一定是他們從小到大,努力幫忙㧡飯,讓手腳都有運動到,才會活到這麼大歲數了,身體還是這麼硬朗。這樣看來,㧡飯也是義民爺保佑他們身體健康的一種方式呢。

看著老伯母的兒子開著轎車來,又將這些飯菜搬上搬下,辛苦的樣子,讓我感覺過去的人是用擔子來㧡飯,現代人則是駕著車來奉飯,雖然方式不一樣,不過飲水思源不忘祖的精神,還是一樣留在客家子弟的身上,不曾忘記。我想,下一次,也再換我來帶著飯菜來,㧡飯給義民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