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語/桃園報導】陳冠宇是中壢客家人、以莉高露是鳳林阿美族人,兩夫妻都是音樂家,但來自完全不同的背景。有趣的是,花蓮鳳林也是很多客家人的地方,以莉高露說,因為她阿姨很會做「粄」,但都是用麵包樹葉包的,小時候她一直以為那是原住民傳統食物。
聊到兩人認識的過程,是在台北做音樂時認識的,相識交往後,決定搬到台東長濱當農夫。陳冠宇說,當時沒想太多,就是一個念頭想種稻,就做了,沒想到一轉眼就13年了,對植物也越來越熟悉,技術也不斷進步。不過也還是需要看天吃飯,像今年就遇到山豬跟猴子(他們戲稱是「大師兄」「二師兄」),折損了不少農作物。
他們的孩子上的是「全美語學校」(阿美語),關於「母語復振」這件事,剛好兩個人也都是「母語音樂家」,一致認為要說母語最關鍵的就是環境,提供給孩子一個暢所欲言,自然而然地熟悉流利。
以莉·高露也回憶到,以前剛到台北時還有聽過「番仔」這樣的稱呼,是以前在花蓮都沒遇過的,此時父母親的態度很重要,她很感謝媽媽的勇敢與支持,給孩子正面的能量,不讓自己感覺自卑,給自己很大的勇氣去翻轉。
在八月這個「原客共生」的日子,兩人想要勉勵大家,現在時代已經很明顯感覺到不一樣了,大家開始也會驕傲地說「我是客家人」、用正面態度去看待自己不一樣的身分,比如今年的「疫苗客家打法」,他認為就是一種「翻轉」的正面例子。
在音樂方面,以莉·高露也發現,大家現在更願意用母語去寫歌,把自己的文化展現出來、把握讓其他人認識不同文化的機會!
▐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官網| https://hpcf.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p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