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墾丁寄居蟹媽媽黃淑凰設置「寄居蟹快樂天堂」,近年常發現寄居蟹屍體,設置攝影機發現是保育類食蟹獴「破殼食用」,揭露這特別的動物行為,並經由學者許嘉軒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外號寄居蟹媽媽的黃淑凰,10多年前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後方海岸,劃設1個區域命名「寄居蟹快樂天堂」,放一些貝殼及鳳螺殼,給頂著瓶蓋、衝天炮蓋的寄居蟹換新殼。

墾丁寄居蟹媽媽黃淑凰設置「寄居蟹快樂天堂」,近年持續發現被敲破的寄居蟹殼及不完整的屍體。中央社
外號寄居蟹媽媽的黃淑凰,10多年前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後方海岸,劃設一個區域命名「寄居蟹快樂天堂」,放一些貝殼及鳳螺殼,給頂著瓶蓋、衝天炮蓋的寄居蟹換新殼。中央社

黃淑凰說,近年持續在快樂天堂發現被敲破的寄居蟹殼及不完整的屍體,偶然間也發現外型類似貓的族群前來,只是見人就會快閃離去,感到十分納悶,決定安裝攝影機拍攝,卻意外發現是保育類食蟹獴「破殼食用」,也透過學者許嘉軒發表在國際期刊Acta Ethologica上。

許嘉軒將食蟹蒙實用寄居蟹畫面,發表在國際期刊。翻攝Acta Ethologica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研究員許嘉軒表示,食蟹獴一般居住在台灣的淺山地區,主要食性為蚯蚓、昆蟲、蛇等軟體動物,未曾記錄過也食用寄居蟹,透過黃淑凰的細心觀察,揭露有趣的動物行為。

許嘉軒說,在青年活動中心海岸出現的食蟹獴,是3大6小的族群,雖地處緊鄰墾丁大街,但多次發現保育類動物,代表環境保存良好。(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