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距今236年前,一群桃竹苗地區、不分族群的無名英雄犧牲性命保衛家園,他們的精神受到後代景仰,《客新聞》今年以「平民戰士」專題,告訴大家這事件對於21世紀台灣的意義。
【李台源、范修語、蘇佑昇、洪俊傑/桃園報導】每年農曆7月20日,客家人總是以最慎重禮節祭拜義民爺。不過這個源於1786年的故事,在236年後的今天能帶給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客新聞》特別訪問客籍學者,探究義民信仰背後「義民精神」的意義。談到何謂義民精神,學者們皆異口同聲表示,客家人敬拜的就是義民爺保鄉衛土精神!這也正是當今21世紀生活在自由民主台灣的我們必須反思的重要精神。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林本炫受訪時指出,義民爺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不顧一切、甚至犧牲性命保衛我們生活的土地,「客家人敬拜的是那個精神,我們現在需要的也是這個精神」。林本炫說,有些人對鄉土的認同有問題,到底有多少人願意保鄉衛土?當然,現在買一張機票就可以跑掉了,那個時代的人沒有選擇。
林本炫說,我們現今享受民主自由的生活,當有人侵犯我們家園、破壞了我們民主的生活方式,不管什麼族群、什麼地方的人,一起保衛我們的家園,這就是兩百多年前義民精神可以與現在相互呼應的地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教授羅烈師同樣指出,義民爺的精神基本上就是保衛自己鄉土、保衛自己庄頭的精神。至於為何客家人特別重視義民信仰?羅烈師進一步解釋,這與「族群」有直接關聯。客家人在台灣相對於閩南人仍屬於弱勢,這種相對弱勢讓客家人對「因為族群之間的衝突,犧牲自己性命的義民爺有較濃厚記憶」。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也表示,當時不只是客語群體團結起來,客家人也與附近的閩南人、原住民合作,共同武裝起來守護家園。武裝並非是要攻打別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這個精神對現在的台灣非常重要。
陳邦畛說,義民爺是因為大家要保衛自己的家鄉,進而慢慢產生地一個新的信仰,從桃竹苗地區的信仰,透過分香,變成全台灣的信仰,「祂是台灣本土的宗教,不是中國帶過來的信仰」,這也是義民信仰另一個重要、特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