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8月1日「原住民族日」,客家委員會發布「客家向原住民致敬」最新影片,由屏東縣高樹鄉加蚋埔「馬卡道族」族人身穿傳統服飾,於街道上共同演唱「祈雨歌」,並與客庄常民所演唱的半山謠相呼應。客委會指出,該影片是以「客家山歌裡的原住民聲音」為主題,以自然、生活化場景呈現「同一片土地,同一種聲音」,傳達原客跨族群間共榮和睦之情誼,與原客長久交流共享的音樂交融文化底蘊作品。

「當時跟平埔族泰山加蚋埔的人,跟原住民就在樹下、在路邊的涼亭上,根用筷子、啤酒杯、啤酒罐敲敲打打的聲音這樣唱出來。」這首半山謠的填詞人廖忠華也在影片說明創作靈感,他說,「半山謠就是平埔族的歌謠」。

針對「客家向原住民致敬」系列活動,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全台許多客庄與原住民土地接壤,以致於過去客家與原住民族兩族群在開墾互動的過程中,不時有誤解、對立及衝突,並深刻影響族群思維。因此,客委會自2020年發起「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盼落實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讓各界瞭解族群關係的意義,帶動整體社會關心少數族群語言的傳揚及文化認同。

影片中的「加蚋埔」位於現今屏東縣高樹鄉,同時也以傳統祭典「夜祭」聞名。今日的加蚋埔夜祭雖然只是前後兩日的祭典,但加蚋埔居民在幾個月前就必須開始準備,除了祭祀物品、場地空間的籌備外,還有跳戲歌舞的練唱。

從農曆11月15日早上起,居民便會到口社溪邊迎來「雨王」,根據耆老說,人身鳥形的「雨王」是由120種鳥羽毛所組成,古時唱祈雨歌時,每1種鳥對應到1首「放鳥」歌,但迄今大部分都已經失傳,現在只唱7首。儀式中的「放鳥」即是「放生」的意思,加蚋埔居民會將1對青蛙和2隻雞分別綁在1片木板上,從河岸的一邊拉到對岸後予以放生。

依據屏東縣政府網站資訊指出,馬卡道族屬於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居住範圍是現在的高雄市與屏東縣。在屏東縣的馬卡道族,一般以聚落形態,散居在現在的屏東市(阿緱社)、萬丹鄉(上、下淡水社)、林邊鄉(放索社、加藤社)、崁頂鄉(力力社)、里港鄉(塔樓社、武洛社),在清康熙年間屬鳳山縣轄管,因此才有鳳山8社的名稱。

其中,一般認為「加蚋埔社」就是屬於鳳山8社的塔樓社的一個聚落。現今的萬巒鄉佳和村所在的加匏朗,也是鳳山8社的一個聚落。

8/1原住民族日 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會徽改這樣超吸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FUlbB7_Xc 【蘇佑昇/綜合報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