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客新聞》上週刊登一篇「莒光攝影社拍遍富里半世紀,連獵人抓黑熊照都有」的報導,其中一張黑熊照片引發各界討論,在台灣致力於黑熊保育的「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今也對各界說明該張照片的典故,黃秀美說她曾訪問照片中的其中一位獵人,該相片拍攝年代約在民國53年,而獵捕的地點則是海岸山脈的「東竹」,獵人向黃美秀說他們並非刻意要獵熊,而時要追趕獵物時正好碰到熊。
黃美秀是台灣最知名的黑熊保育者,她長期在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擔任教授,經常到全台各地救援台灣黑熊,也是臺灣第一位入山研究台灣黑熊的學者。對於《客新聞》刊登的黑熊照引發熱議,黃美秀說,五六十年前的台灣尚未有野保法(1989公告),保育觀念低落,山產買賣是很常見的。
上星期《客新聞》報導開設超過55年的富里莒光攝影社的新聞,這家相館默默地紀錄下富里的每一瞬間,記者採訪時猶如走入時光隧道。其中,有一張流傳已久、有許多人與黑熊合影的黑白照片,正是莒光攝影社沖洗的。當時記者曾詢問這張照片的典故,但因當天高齡87歲的照相館負責人江玉蘭人阿婆不在店裡,其他人也不太清楚這張年代久遠的黑白照,到底拍攝於何時?
未料,這新聞在社群廣為流傳後,黑熊媽媽黃美秀於今日解說該照片的典故,因為20多年前她正巧訪問了照片中的其中一位獵人,黃美秀也同意《客新聞》引述她所經歷的所見所聞。
黃美秀在臉書上為文指出,2000年2月,她在花蓮卓溪鄉崙天部落訪問布農族阿諾阿公(右前方蹲者),家裡牆上還掛著這張照片,他那時78歲了。「他不善國語,所以還需女兒在旁翻譯,這是他本人這一生中唯一參與的獵熊活動,但非獵殺該熊的人。」
黃美秀表示,獵到台灣黑熊的時間約為阿諾阿公約20歲的時候,推測時間約民國53年五月(因為55年次的女兒尚未出生),獵捕的地點在部落對岸(海岸山脈)的東竹,獵人早上去晚上便可回家了。阿公說,他們到東竹對岸的山上追動物 ,打獵時並無固定對象,大概是以山豬為主,放出去的狗大約在早上十點遇到熊大叫,熊也吼叫,最年輕的Nas Daga 發三槍把牠打死,開槍打熊的不是阿諾,因為他在後面等動物。
黃美秀說,阿諾看到時熊已死了,黑熊身上很多子彈,他們用竹子把子彈挖出來。這隻熊左前掌早已沒有了(應是之前曾誤中陷阱後脫逃後)。他也才知道該區玉米田常有熊下來吃玉米。
黃美秀問他為何要殺死熊?阿諾說,不是說要打熊,而是要獵捕動物,剛好碰到熊,「運氣好,一起打才能打得到。」阿諾向黃美秀說,他曾多次曾遇過黑熊不打,因為他知道打熊不吉利。
因為那熊太大了,只有阿諾和另一個人有力氣輪流背到Daga父親的家,當天晚上就回到家了。東竹那邊有照相館,下山經過時順便去照相(高老師記得是在部落裡照的)。
黃美秀解釋,依照傳統是要舉行拜拜的,但是Nas Daga 已信基督教,所以沒有舉行任何布農族的祭熊儀式,只有進行基督教的禱告,感謝祖先賜予黑熊。
後來他們將黑熊的骨、膽、皮等賣給商人,但不知賣到哪,大約賣了1000元。那時熊的骨頭很值錢,可做中藥,可治皮膚病、骨頭酸痛;熊皮也可做皮衣、皮鞋。至於熊肉,參與打熊的人每人分得一些肉,其餘分給部落吃。每人分得300元,這樣的錢在該時算是不少了,所以阿諾也很感謝這黑熊。
阿諾當時告訴黃美秀說,照片中,熊坐著像大象一樣,然七人中現只剩兩人活著。畢竟就布農族而言,獵殺黑熊是不吉利的。
黃美秀也訪談中寫道:「阿諾不解地問我兩次,『為什麼你們要把動物關在動物園,那裡沒有野生的食物可以吃,也不能生殖,為什麼不把他放出來。我們原住民很喜歡和動物在一起。』我一直記得他那困惑而無奈的表情。」
黃秀美向《客新聞》表示,這是她早期博士論文期間做的訪問調查,台灣野保法到1989才公告實施,在這之前保育觀念低落,山產買賣是很常見,但現在台灣黑熊瀕危,不僅禁獵、也禁止賣賣,她呼籲國人在了解這段歷史的同時,一起加入保護黑熊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