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可以結婚了然後呢?同婚合法化之後,很多人以為國內的婚姻平權之路就已完善,但實際上真正的挑戰才開始,例如跨國同婚、繼親收養,這些都是同志伴侶婚後會遇到的真實需求,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的「A咖時光」邀訪到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副執行長鄧筑媛,一起談婚姻平權的未竟之路。
鄧筑媛現任「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簡稱彩虹大平台)」副執行長,是苗栗三灣客家人,她自己揭露說,能講這麼流利的客家話,都要感謝台灣的「鄉土語言政策」,因為這個政策不但讓她有機會練習母語,甚至從五年級開始到處參加演講比賽,也因此跟阿婆變得更親近。
2016年底,台大外文系退休教師畢安生驚傳跳樓震驚社會,也再次挑動了大眾對婚姻平權議題的關注,相關民法修正案也順勢推出,在立法院展開激烈的正反討論,倡議團體「彩虹婚姻平權大平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與熱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很不同的是,彩虹大平台的主要業務是比較政策面的,包括面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法律及行政方面,因為社會運動的目標,最終必須在法律面被實現,讓規則的改變可以一次給很多人適用,而政策的提倡,則是讓大眾瞭解到這些法規的改變不只有對特定族群好,對自身的權益也有幫助。
鄧筑媛說,在推動婚姻平權的路上,台灣的情況是什麼都遇到了,立法院的、大法官的,還有公投的,一路走來心情也是隨之起起伏伏。譬如2018年公投失敗,就發現如果沒辦法用客家話,跟長輩倡議這一塊就會比較弱,尤其是在非都會地區,很多長輩資訊不夠發達或沒用FB,這時就要全憑母語溝通了。所以說,立法倡議跟說客家話之間,竟有這麼重要的關聯性!
現在同婚雖然合法了,但從鄉親諮詢的問題中,發現有許多問題是結婚之後才剛開始,比方說跨國同婚、繼親收養,這些都是同志伴侶婚後會遇到的真實需求,但目前法律卻仍不允許;所以說並不是可以同婚就好了,還有很多法律方面的問題、權益尚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