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仁/新竹報導】當詩詞、劇場、美食、田園結合在一起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由彭雅玲導演創辦的歡喜扮戲團於5月份周末將在關西的羅屋書院接連舉辦四場「關西•春欲放」客家詩詞的環境儀式劇,結合精緻美食及田園風光,讓大家到客庄不只是買當地特產而已,而是可以到客庄享受一個不同以往的多重饗宴。報名免費,但每場限量40位。
「春欲放」一詞是出自宋代女詞人的一首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指春天含苞待放的花,而整首詞也顯露出女性的細膩的心思。而「關西•春欲放」這次將在關西著名的「羅屋書院」稻埕演出,由彭雅玲導演與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張典婉及客家詩人葉莎、陳美燕領銜演出。
這齣戲劇是訴說早年台灣客家養女一生悲哀的故事,導演彭雅玲表示羅屋書院工作室的創辦人羅仕龍的母親20年前曾經也是歡喜扮戲團的一員,20年前歡喜扮戲就曾經在這田園風光中排演。再次回到這裡,「關西•春欲放」也希望能夠把關西美麗的田園風光、結合客家女性的故事、客家詩詞及美食帶給觀眾不同過去的感受。
歡喜扮戲團是1995年3月由資深導演彭雅玲創立,他以「台灣告白」為系列作品,用口述歷史為基底,透過年長者的生命故事對台灣 「Say Yes」,用年長者一步一腳印篳路藍縷的精神重新看待祖先在這塊土地耕耘的勇氣與智慧。歡喜扮戲團的戲以台灣傳統戲曲為養分,將創作帶往歐美各大國際藝術節二十餘次,期能重新建構台灣劇場的新美學。
彭雅玲導演表示,Covid-19疫情兩年來,大家的生活處處受到限制非常的鬱悶,需要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而「關西•春欲放」就是希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讓大家到客庄不只是買當地特產而已。而客家戲劇也不能只停留在農業時代、甚至是工業時代,而是透過內在的流通,顯現新的風格,讓客家戲能夠往後工業時代邁進。線上報名即可參加,不用繳交費用,但每場限量40位,如欲觀賞儘早報名,詳情請上「關西•春欲放」報名連結。